你看过木偶、皮影吗?它不仅是民间工艺品,还是舞台表演艺术
木偶、皮影,还有京剧脸谱,也许你曾看过这些传统文化项目的表演,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,都已经入选非遗文化项目,它们现在都什么情况呢?
一、木偶艺术
木偶艺术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,较早的木偶可能与奴隶社会的丧葬俑有关。据唐杜佑《通典》记载:“窟儡子,亦曰魁儡子,作偶人以戏,善歌舞,本丧家乐也,汉末始用之于嘉会”。这说明到了汉末,已有了丧葬、嘉会并用,且具表演功能的木偶。
到了隋代,木偶的制作高度发达,已从演百戏(古代杂技的总称)、歌舞发展到表演故事剧情,形成了木偶戏的雏形。唐代,木偶艺术日渐成熟、高**。
据《明皇杂录》载:唐玄宗被李辅国迫迁西内时,曾作过一首咏吟傀儡的诗:“刻木牵线作老翁,鸡皮鹤发与真同,须臾弄罢寂无事,还似人生一梦中”,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当时木偶戏的逼真及观赏者的感受。
封演撰《封氏见闻记》载:唐“大历中,太原节度使辛云京葬日,诸道节度使人修祭。范阳祭盘较为高大,刻木为尉迟鄂公突厥斗将之戏,机关动作,不异于生,……又设项羽与汉高祖会鸿门之像,良久乃毕”。
唐代木偶不但成为表演完整故事,可供人们欣赏的艺术形式,而且已发展到“闾市盛行焉”。宋元时期是木偶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,据宋朝孟元老《东京梦华录》记载,当时汴京开封瓦舍,宋代城市里娱乐场所集中的地方。
总之,木偶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曲形式。中国的木偶戏兴起于汉代,至唐代有了新的发展和提高,能用木偶演出歌舞戏。宋代是中国木偶戏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,木偶的制作工艺和操纵技艺进一步成熟,清代以后木偶戏进入全盛时期。
二、皮影戏
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,又称“影子戏”或“灯影戏”。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,在灯光照射下用隔亮布进行演出,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,这种拙朴的汉族民间艺术形式很受人们的欢迎。
皮影戏较早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,又称羊皮戏,不少的地方戏曲剧种都是从皮影戏中派生出来的,而皮影戏所用的幕影演出道理,对电影的发明和美术片的发展也起到先导作用。
皮影是一门结合了戏剧,音乐等多种艺术手段的表演形式,它有着悠久历史的形式,也是较早传入西方的中国传统艺术。表演时,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,一边操纵戏曲人物,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,同时配以打击乐器 ** 乐,有浓厚的乡土气息。
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传统艺术,它的表演者在幕后操纵剪影、演唱,或配以音乐。在过去电影、电视等等媒体尚未发达的年代,皮影戏曾是十分受欢迎的民间娱乐活动之一。
这门古老的艺术,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,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。皮影不仅属于傀儡艺术,还是一种地道的工艺品。它是用牛皮、驴、马、骡皮,经过选料、雕刻、上色、缝缀、涂漆等几道工序做成的。
据史书记载,皮影戏兴于汉朝,盛于宋代,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。从世界范围看,18世纪的歌德到后来的卓别林等世界名人,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都曾给予高度的评价。可以说皮影戏是中国历史悠久、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。
三、京剧脸谱
京剧脸谱,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。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,就像唱歌、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,所以称为“脸谱”。关于脸谱的来源,一般的说法是来自假面具。
京剧脸谱,是根据某种性格、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。脸谱是一种图案化的化妆艺术,它在表现肤色、面部器官和肌肉纹理时,虽有一定的生活依据,但必须经过变形,脸谱的变形包括两层意思,一是离形,一是取形。
脸谱来源于舞台,大家在有些大型建筑物,商品的包装,各种瓷器上以及人们穿的衣服上都能看到风格迥异的脸谱形象。这远远**出了舞台应用的范围,足见脸谱艺术在人们心目中所占据的地位,说明脸谱具有很强的生命力。
中国京剧脸谱艺术是广大戏曲爱好者的非常喜爱的艺术门类,在国内外流行的范围相当广泛,已经被大家公认为是*民族传统文化的标识。许多国际友人、国内的有识之士出于对中国戏曲脸谱的好奇与喜爱,都在探索脸谱的奥秘。
演员在创造脸谱的时候,总要渗透着他们对剧中人物的审美评价。脸谱的夸张性、装饰性,不仅使人物的神情鲜明起来,同时也使创作者的思想倾向鲜呀起来。寓褒贬、别善恶,也是脸谱艺术的重要特色,而寓意,也往往于不开取形。
脸谱中有许多取形,既是装饰手法,又是象征手法,亦是对这个人物的某些本质方面的象征。脸谱的创作过程往往带有浓厚的民间想象成分。所以,正确地区别脸谱中的精粗美恶,发扬其精华,剔除其糟粕。
szsbd.cn.b2b168.com/m/